摘 要:养老保险公司经营行为将面临更严格的规范,回归主业、走专业化道路,养老险公司正面临新的十字路口
文|宋文娟
(相关资料图)
编辑|杨芮 袁满
1月6日,《财经》记者获悉,银保监会下发《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旨在进一步规范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该《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办法》提出,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合计占比不得低于 70%;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产品不得超过开展保险业务总保费规模的40%。
养老保险公司在业界有“超级牌照”之称,国内目前有10家养老险公司,其中最早的平安养老与太平养老成立于2004年,国寿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成立于2007年,新规的实施将让养老险公司面临转型的十字路口。
回归主业,意健险比例受限
对于养老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该《办法》提出,其业务范围包括:年金保险、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保险资金运用;银保监会批准的与养老保险相关的其他业务。
不过为了强化养老保险公司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该《办法》对养老险公司的业务结构做出要求: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不具有明显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其合计保费规模不得超过开展保险业务总保费规模的40%。
对此,某养老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监管此举是期待养老保险公司聚焦主业,尤其现在养老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希望养老保险公司往发展真正的养老特性业务这个方向走。
“但现实中,养老保险公司由于既往的某些原因,缺乏销售队伍,缺乏销售渠道,业务量做不起来。部分保险集团公司在成立养老保险公司之后,因团险事业部与养老险都属于团体客户销售渠道,把团险部合并到养老险公司。如泰康养老、平安养老、太平养老三家公司,均系将传统的团险团队、业务与客户平移过来。而传统的团险主要是以意外险、医疗险、疾病险为主的。”这位总精算师告诉《财经》记者。
他还表示,“传统团险的渠道并非不愿意卖养老险,而是因为传统团险中养老险基本全部被企业年金给替代了,没有市场空间。”
目前,多家养老险公司产品业务结构中意健险均超过“40%”的上限。以太平养老为例,据其年报披露,2021年该公司的已赚保费为61.28亿元,保费其前五大保险产品基本均为团体医疗保险,其合计原保费收入达到29.22亿元,占比达到了47.68%,如果算上其他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不具有明显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其占比将远超40%。
太平养老2021年保费前五大保险产品
同样,据年报披露,平安养老2021年的已赚保费163亿,而其保费前五大保险产品亦为以团体医疗保险为主,其合计保费达到了82.1亿,占比达到了50.36%,如果算上其他的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疾病保险等不具有明显养老属性的保险业务,其占比将远超40%。
平安养老2021年保费前五大保险产品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多数的养老险公司都是集团内的一个子公司,集团内既有寿险公司,也有养老险公司。通常养老险公司与寿险公司之间存在竞争与定位冲突,监管此举的目的是引导养老险公司开展养老特性业务,强调不同于寿险公司风险保障的差异化定位。
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
尽管养老保险公司是目前唯一带有“养老”字样的金融机构,但传统的养老险公司,大部分业务的养老特征并不明显。
例如国寿养老2021年年报显示,由于目前本公司仅经营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职业年金基金管理业务、养老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和资产管理类业务,暂不涉及保险产品的经营,不适用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而人保养老官网亦披露:公司暂不涉及保险产品的经营,不适用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由于未经营保险业务,不用计提相应责任准备金,长江养老与人保养老在高管中均未设置总精算师职位。
某保险公司高管认为,养老险公司除保险业务外,主要以年金管理、表外的养老保障业务及养老资管业务为主要业务来源,产品形态多是短期理财业务而非真正的养老业务。而其保险业务与寿险公司重合且无竞争优势、年金市场增量较小及个人养老保障及资管业务监管压降,生存与存在价值均面临挑战。
不过这些状况在新规下将有所改变。
2021年12月17日,银保监会出台了《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强调养老保险机构应当进一步聚焦主业,主要有三点:一是养老保险机构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包括受托管理保险资金和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等。现有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的养老保险公司,原则上应于2022年底前依法合规完成终止经营或剥离相关业务等整改工作。二是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2022年6月30日前,适时停止相关产品新增客户,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清理。
而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则更细化、更具针对性,该《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主要经营与养老相关的业务,包括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原则上不得经营保险资产管理业务。
某保险公司总精算师认为,养老险公司较寿险公司的一个差异化的业务就是养老保障业务,这类业务通常是表外业务,即保险公司类似公募基金管理,所收的资金不计入保费,保险公司不承担风险,只收取管理费。养老保险公司这种类似公募基金,曾经在头部线上平台以短期理财类业务销售,目前面临监管整改压降要求,各公司已不做新业务,并要求在2023年底清理完毕。
据他透露,2021年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大家养老合计压降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规模超过4000亿元,降幅超40%。
据了解,部分养老保险公司已于2023年年初开始试点商业养老金业务,其推出意图是填补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压降清理后的空缺。
为进行业务转型,国寿养老与人保养老都在商业养老金业务的首批试点公司之列。以国寿养老为例,此次共推出5只商业养老金产品。1月1日,在商业养老金试点开闸首日,国寿养老首笔商业养老金业务在北京落地。
此外,为突出专业养老险公司的特性,该《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建立健全以服务养老主业为导向的长期绩效考核机制。养老年金保险、商业养老金、养老基金管理等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合计占比不得低于 70%,上述业务的投资管理考核期限不得短于3 年。
如果该《办法》最终得以实施,特别是对于不超过40%和不低于70%的两大红线指标,将对部分养老保险公司业务转型带来不小的挑战。
据《办法》要求,养老保险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商业养老金业务等,应当符合相关监管规定,计提相应的责任准备金,并进行偿付能力评估。
这也意味着国寿养老、人保养老这些此前没有进行偿付能力报告披露的养老险公司,也将需要定期进行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了。
(作者为《财经》记者)